音频输出驱动(仅适用于MPLAYER)
音频输出驱动是各种音频输出设备的接口。 语法是: |
−ao <驱动1[:子选项1[=参数值]:...],驱动2,...[,]> |
指定使用音频输出驱动的优先级列表。 |
如果列表尾有 "," MPlayer 使用没有列出的驱动作为后备。 子选项是可选的, 大多数省略。 示例: |
−ao alsa,oss, |
尝试使用 ALSA 驱动, 然后是 OSS 驱动, 再后是其他的。 |
−ao alsa:noblock:device=hw=0.3 |
设置 noblock-模式和 device-名称为第一个卡, 第四个设备。 |
可用的音频输出驱动有: |
alsa |
ALSA 0.9/1.x 音频输出驱动 |
noblock |
设置 noblock-模式。 |
device=<设备> |
设置设备名称。 在 ALSA 设备名称中替换 "," 为 ".", ":" 为 "="。 对于通过 S/PDIF 输出的 hwac3, 使用 "iec958" 或 "spdif" 设备, 除非你真的知道如何正确设置。 |
alsa5 |
ALSA 0.5 音频输出驱动 |
oss |
OSS 音频输出驱动 |
|
设置音频输出设备 (默认是: /dev/dsp)。 |
|
设置音频混音设备 (默认是: /dev/mixer)。 |
|
设置音频混音通道 (默认是: pcm)。 |
sdl (仅用于 SDL) |
高级平台独立的 SDL(简单 Directmedia 层) 库音频输出驱动 |
|
显式选择 SDL 音频输出 (默认是: 让 SDL 选)。 |
arts |
音频输出通过 aRts daemon |
esd |
音频输出通过 ESD daemon |
|
显式选择 ESD 服务器 (默认是: localhost)。 |
jack |
音频输出通过 JACK(Jack 音频连接工具) |
port=<名> |
连接给定端口名 (默认是: 物理端口)。 |
name=<客户端名> |
传递客户端名给 JACK (默认是: MPlayer [ |
(no)estimate |
估计音频延迟, 假定让视频回放更流畅 (默认是: 启用)。 |
nas |
音频输出通过 NAS |
macosx (仅用于 Mac OS X) |
原生 Mac OS X 音频输出驱动 |
openal |
实验性的 OpenAL 音频输出驱动 |
pulse |
PulseAudio 音频输出驱动 |
<主机>[:<输出泄漏值>] |
指定所使用的主机,并选择性地指定所使用的输出泄漏值。 <主机> 字符串为空的话,则使用本地连接。指定“localhost”则使用网络传输 (很可能不是你所希望的)。 |
sgi (仅用于 SGI) |
原生 SGI 音频输出驱动 |
<输出设备名> |
显式选择音频输出设备/ 接口 (默认是: system-wide default)。 例如: "Analog Out" 或 "Digital Out"。 |
sun (仅用于 Sun) |
原生 Sun 音频输出驱动 |
|
显式选择音频设备 (默认是: /dev/audio)。 |
win32 (仅用于 Windows) |
原生 Windows waveout 音频输出驱动 |
dsound (仅用于 Windows) |
DirectX DirectSound 音频输出驱动 |
device= |
设置设备号。 用 −v 播放文件能显示可用设备列表。 |
dxr2 (也请参见 −dxr2) (仅用于 DXR2) |
Creative DXR2 专用的输出驱动 |
ivtv (仅用于 IVTV) |
IVTV 专用的 MPEG 音频输出驱动。 只能与 −ac hwmpa 一起用。 |
v4l2(需要Linux 2.6.22+的内核) |
带有硬件MPEG解码器的V4L2卡的音频输出驱动。 |
mpegpes (仅用于 DVB) |
DVB 卡音频输出驱动输出到 MPEG-PES 文件如果没安装 DVB 卡。 |
card=<1−4> |
指定 DVB 卡如果有多于一个卡。 如果不指定,mplayer 将搜索第一个可用的卡。 If not specified mplayer will search the first usable card. |
file=<文件名> |
输出文件名 |
null |
不产生音频输出但维持视频回放速度。 基准测试用 −nosound。 |
pcm |
原始 PCM/wave 文件记录器的音频输出 |
(no)waveheader |
包括或不包括声波头 (默认是: 包括)。 如果不包括, 会产生原始的 PCM。 |
file=<文件名> |
写声音到 <文件名> 而不是默认的 audiodump.wav。 如果没指定声波头, 默认是 audiodump.pcm。 |
fast |
尝试比实时更快地转储。 确保输出不被截掉 (通常有 "缓冲中视频包太多" 消息)。 你得到消息 "你的系统太“慢”了, 播放不了!" 是正常的。 |
plugin |
音频输出驱动插件 |
视频输出选项(仅适用于MPLAYER)
−adapter <参数值> |
设置显卡接受图像。 用此选项带 −v 能得到可用卡的列表。 目前只能与 directx 视频输出驱动一起工作。 |
−bpp <深度> |
重载自动检测的色彩深度。 只被 fbdev, dga, svga, vesa 视频输出驱动支持。 |
−border |
使用窗口边框和装饰来播放电影。 既然默认是启用, 使用 −noborder 停用标准的窗口装饰。 被 directx 视频输出驱动支持。 |
−brightness <−100−100> |
调整视频信号的亮度 (默认是: 0)。 不被所有的视频输出驱动支持。 |
−contrast <−100−100> |
调整视频信号的对比度 (默认是: 0)。 不被所有的视频输出驱动支持。 |
−display <名> (仅用于 X11) |
指定你希望使用 X server 的主机名和显示号。 示例: |
−display xtest.localdomain:0 |
−dr |
打开直接渲染功能(还不被所有的编解码器视频输出支持) |
−dxr2 <选项1:选项2:...> |
此选项用来控制 dxr2 视频输出驱动。 |
ar-mode=<参数值> |
宽高比模式 (0 = 普通, 1 = pan-and-scan, 2 = letterbox (默认)) |
iec958-encoded |
设置 iec958 输出模式为 encoded。 |
iec958-decoded |
设置 iec958 输出模式为 decoded (默认)。 |
macrovision=<参数值> |
macrovision 模式 (0 = off (默认), 1 = agc, 2 = agc 2 colorstripe, 3 = agc 4 colorstripe) |
mute |
静音输出 |
unmute |
非静音输出 |
ucode=<参数值> |
microcode 的路径 |
TV output |
75ire |
启用 7.5 IRE 输出模式 |
no75ire |
停用 7.5 IRE 输出模式 (默认) |
bw |
黑白电视输出 |
color |
彩色电视输出 (默认) |
interlaced |
交错电视输出 (默认) |
nointerlaced |
停用交错电视输出 |
norm=<参数值> |
TV 制式 (ntsc (默认), pal, pal60, palm, paln, palnc) |
square-pixel |
设置像素模式为 square |
ccir601-pixel |
设置像素模式为 ccir601 |
overlay |
cr-left=<0−500> |
设置左裁减值 (默认是: 50)。 |
cr-right=<0−500> |
设置右裁减值 (默认是: 300)。 |
cr-top=<0−500> |
设置上裁减值 (默认是: 0)。 |
cr-bottom=<0−500> |
设置下裁减值 (默认是: 0)。 |
ck-[r|g|b]=<0−255> |
设置叠加 color-key 的红(r), 绿(g)和蓝(b)增益。 |
ck-[r|g|b]min=<0−255> |
各自 color key 的最小值 |
ck-[r|g|b]max=<0−255> |
各自 color key 最大值 |
ignore-cache |
忽略缓存的叠加设置。 |
update-cache |
更新缓存的叠加设置。 |
ol-osd |
启用叠加屏上显示(OSD)。 |
nool-osd |
停用屏上显示(OSD) (默认)。 |
ol[h|w|x|y]-cor=<−20−20> |
调整叠加尺寸(h,w) 和位置(x,y), 万一跟窗口匹配不够完美 (默认是: 0)。 |
overlay |
激活叠加 (默认)。 |
nooverlay |
激活电视输出。 |
overlay-ratio=<1−2500> |
调整叠加 (默认是: 1000)。 |
−fbmode <模式名> (仅用于 −vo fbdev) |
改变视频模式为 /etc/fb.modes 中标记为 <模式名> 的模式。 |
−fbmodeconfig <文件名> (仅用于 −vo fbdev) |
重载帧缓冲模式的配置文件 (默认是: /etc/ fb.modes)。 |
−fs (也请参见 −zoom) |
全屏幕回放 (电影居中, 四周填充黑色条边)。 还不被所有的视频输出驱动支持。 |
−fsmode−dontuse <0−31> (废弃, 使用 −fs 选项) |
如果你仍然有全屏问题试试此选项。 |
−fstype <类型1,类型2,...> (仅用于 X11) |
指定使用全屏模式的优先级列表。 你可以用前缀 "−" 取消模式。 如果你遇到像全屏窗口被其他窗口遮住问题, 试试不同的顺序。 可用的类型有: |
above |
如果可用的话, 使用 _NETWM_STATE_ABOVE 提示。 |
below |
如果可用的话, 使用 _NETWM_STATE_BELOW 提示。 |
fullscreen |
如果可用的话, 使用 _NETWM_STATE_FULLSCREEN 提示。 |
layer |
与默认层一起使用 _WIN_LAYER 提示。 |
layer=<0...15> |
与给定的层号一起使用 _WIN_LAYER 提示。 |
netwm |
锁定 NETWM 风格。 |
none |
不设置全屏窗口层。 |
stays_on_top |
如果可用的话, 使用 _NETWM_STATE_STAYS_ON_TOP 提示。 |
示例: |
layer,stays_on_top,above,fullscreen |
如果指定了不正确的或不支持的模式, 默认的顺序作为备用而使用。 |
−fullscreen |
修复 OpenBox 1.x 的全屏开关。 |
−geometry x[%][:y[%]] or [WxH][+x+y] |
调整屏幕输出的初始位置。 x 和 y 代表从屏幕左上角到显示图像左上角的距离(以像素为单位)。 不过如果在参数值后有百分号记号, 参数值就变为该方向上的屏幕尺寸的百分数。 它也支持标准 X11 的 −geometry 选项格式。 如果使用 −wid 选项指定了外部窗口, 那么 x 和 y 坐标是相对于窗口而不是屏幕的左上角。 示例: |
50:40 |
把窗口放在 x=50, y=40 处。 |
50%:50% |
把窗口放在屏幕中央。 |
100% |
把窗口放在屏幕右边中央。 |
100%:100% |
把窗口放在屏幕右下角。 |
−guiwid <窗口标识> (也请参见 −wid) (仅用于 GUI) |
告诉 GUI 也使用 X11 窗口并把自己钉在视频窗口的下方, 这对于将一个 mini-GUI 嵌入到浏览器时(比如 MPlayer 插件)有用。 |
−hue <−100−100> |
调视频信号的色调 (默认是: 0)。 你可以通过此选项得到负片效果的图像。 还不被所有视频输出驱动支持。 |
−monitor−dotclock <范围[,范围,...]> (仅用于 −vo fbdev 和 vesa) |
指定监视器的 dotclock 或 pixelclock 范围。 |
−monitor−hfreq <范围[,范围,...]> (仅用于 −vo fbdev 和 vesa) |
指定监视器的水平频率范围。 |
−monitor−vfreq <范围[,范围,...]> (仅用于 −vo fbdev 和 vesa) |
指定监视器的垂直频率范围。 |
−monitoraspect <宽高比> (也请参见 −aspect) |
设置监视器或电视屏幕的宽高比。 值 0 将禁用先前的设置(例如,配置文件中的设置)。如果激活了,此 选项将改写 −monitorpixelaspect 中的设置。 示例: |
−monitoraspect 4:3 或者 1.3333 |
−monitorpixelaspect <宽高比> (也请参见 −aspect) |
设置监视器或电视屏幕的单像素宽高比(默认值:1)。 值 1 表示正方形像素((几乎?)对所有的 LCD 是正确的)。 |
−nodouble |
停用双缓冲, 多数用于调试目的。 双缓冲通过在内存里储存两帧来解决闪烁问题, 在显示一帧的同时解码另一帧。 会负面影响 OSD, 但常常能去除 OSD 闪烁。 |
−nograbpointer |
视频模式改变(−vm)后, 不截获鼠标焦点。 对多输出头设置有用。 |
−nokeepaspect |
缩放窗口时不保持窗口的宽高比。 只能与 x11, xv, xmga, xvidix, directx 视频输出驱动一起工作。 而且在 X11 下你的窗口管理器必须尊重窗口宽高比的提示。 |
−ontop |
使得此播放器窗口位于其他窗口之上。 视频输出驱动使用 X11 的, 除了 SDL, 还有使用 directx, macosx, quartz, ggi 和 gl2 的都支持此功能。 |
−panscan <0.0−1.0> |
启用 pan-and-scan 功能 (裁减如 16:9 电影的边适应 4:3 显示不带黑边)。 范围参数值用来控制裁减多少图像。 只能与 xv, xmga, mga, gl, gl2, quartz, macosx 和 xvidix 的 视频输出驱动一起工作。 |
−panscanrange <−19.0−99.0> (试验) |
改变 pan-and-scan 功能的范围参数值 (默认是: 1)。 正值表示倍扩默认范围。 负值表示你可以放大到因子 −panscanrange+1 所允许的范围。 例如 −panscanrange −3 允许缩放因子达到 4。 此特性属实验性, 不要报告相关错误除非你在用 using −vo gl。 |
−refreshrate |
设置监视器的刷新率(以 Hz 为单位)。 目前仅被 −vo directx 与 −vm 的组合支持。 |
−rootwin |
在根窗口(桌面背景)中播放电影。 虽然桌面背景图像可能盖住电影窗口。 只能与 x11, xv, xmga, xvidix, quartz, macosx 和 directx 的 视频输出驱动一起工作。 |
−saturation <−100−100> |
调整视频信号的饱和度(默认值: 0)。 你可以通过此选项获得灰度输出。 还不被所有的视频输出驱动支持。 |
−screenh <像素> |
指定垂直分辨率, 如果视频输出驱动不知道屏幕分辨率, 如 fbdev, x11 和 TVout。 |
−screenw |
指定水平分辨率, 如果视频输出驱动不知道屏幕分辨率, 如 fbdev, x11 和 TVout。 |
−stop−xscreensaver (仅用于 X11) |
启动时关闭 xscreensaver, 退出时再打开它。 |
−vm |
尝试改变不同的视频模式。 视频输出驱动支持的有 dga, x11, xv, sdl 和 directx。 如果用于 directx 视频输出驱动 −screenw, −screenh, −bpp 和 −refreshrate 选项可用来设置新的显示模式。 |
−vsync |
启用 VBI 用于 vesa, dfbmga 和 svga 视频输出驱动。 |
−wid <窗口标识> (也请参见 −guiwid) (仅用于 X11, OpenGL 和 DirectX) |
告诉 MPlayer 附着于一个已有的窗口。 把 MPlayer 嵌入浏览器(比如 plugger 扩展)时有用。 |
−xineramascreen <−2−...> (仅用于 X11) |
在 Xinerama 配置中(就是一个单一桌面展开在多个显示器上), 此选项告诉 MPlayer 把电影显示在哪个屏幕上。 值 −2 表示全屏幕展开到整个虚拟的显示屏幕上(在这种情况下将完全忽略Xinerama的信 息),−1 表示在目前窗口所在的显示屏上全屏幕。 通过 −geometry 选项设置的初始位置是相对于指定屏幕的。 通常只能与 "−fstype −fullscreen" 或 "−fstype none" 一起工作。 |
−zrbw (仅用于 −vo zr) |
黑白显示。 用于优化性能, 此选项可以与 "−lavdopts gray" 组合使用。 |
−zrcrop <[宽]x[高]+[x 偏移]+[y 偏移]> (仅用于 −vo zr) |
选择显示输入图像的一部分, 使用多个这样的选项就启动了 cinerama 模式。 在 cinerama 模式下电影分布在多个电视(或投影仪)上, 用于创建一个较大的图像。 在第 n 个 −zrcrop 后面的选项应用于第 n 个 MJPEG 解码卡, 每一个编码卡至少需要有一个 −zrcrop 选项加上一个 −zrdev 选项。 请察看 −zrhelp 的输出和文档 Zr 一节中的示例。 |
−zrdev <设备> (仅用于 −vo zr) |
指定你的 MJPEG 编码卡使用的设备文件名, 默认情况下 此 zr 视频输出驱动使用它所能找到的第一个 v4l 设备。 |
−zrfd (仅用于 −vo zr) |
强制简化取样: 简化取样由 −zrhdec 和 −zrvdec 指定, 一般只有在硬件缩放能把图像伸展到原始尺寸时才使用。 |
−zrhdec <1|2|4> (仅用于 −vo zr) |
水平简化取样: 要求驱动只发送输入图像的每 2 或 4 行/ 像素到 MJPEG 编码卡, 并使用 MJPEG 卡的缩放器把图像回复到原始尺寸。 |
−zrhelp (仅用于 −vo zr) |
显示一个列表包括所有 −zr* 的选项, 它们的默认值和使用 cinerama 模式的例子 |
−zrnorm <制式> (仅用于 −vo zr) |
指定电视制式为 PAL 或 NTSC (默认是: 不改变)。 |
−zrquality <1−20> (仅用于 −vo zr) |
从数值 1(最好) 到 20(最差) 代表 JPEG 编码质量。 |
−zrvdec <1|2|4> (仅用于 −vo zr) |
垂直简化取样: 要求驱动只发送输入图像的每 2 或 4 行/ 像素到 MJPEG 编码卡, 并使用 MJPEG 卡的缩放器把图像回复到原始尺寸。 |
−zrxdoff |
如果电影屏幕比电视的小, 此选项指定 相对于电视屏幕左上角的 x 偏移量 (默认是: 中央位置)。 |
−zrydoff |
如果电影屏幕比电视的小, 此选项指定 相对于电视屏幕左上角的 y 偏移量 (默认是: 中央位置)。 |
视频输出驱动(仅适用于MPLAYER)
视频输出驱动是各种视频输出设备的接口。 语法是: |
−vo <驱动1[:子选项1[=参数值]:...],驱动2,...[,]> |
指定使用视频输出驱动的优先级列表。 |
如果列表尾有 "," MPlayer 使用没有列出的驱动作为后备。 子选项是可选的, 大多数省略。 示例: |
−vo xmga,xv, |
尝试使用 Matrox X11 驱动, 然后是 Xv 驱动, 再后是其他的。 |
−vo directx:noaccel |
使用加速特性关闭的 DirectX 驱动。 |
可用的视频输出驱动有: |
xv (仅用于 X11) |
使用 XFree86 4.x 的 XVideo 扩展来启用硬件加速回放。 如果你不能使用硬件指定的驱动, 这或许是最好的选项。 有关用了什么 colorkey 以及如何绘制的信息, 请运行 MPlayer 的 −v 选项并注意开头有标签 [xv common] 的行。 |
port=<数值> |
选择指定的 XVideo 端口。 |
ck= |
选择用了 colorkey 的源 (默认是: cur)。 |
cur |
默认采用 Xv 中目前设置的 colorkey。 |
use |
使用但不从 MPlayer (用 −colorkey 选项来修改)来设置 colorkey。 |
set | 同 use |
一样但设置已提供的 colorkey。 |
ck-method= |
设置 colorkey 绘制方法 (默认是: man)。 |
man |
手动绘制 colorkey (减少某些情况下的闪烁)。 |
bg | 设置 |
colorkey 作为窗口背景。 |
auto | 让 Xv |
绘制 colorkey。 |
x11 (仅用于 X11) |
每当 X11 出场时, 共享内存的视频输出驱动虽没有硬件加速也能工作。 |
xover (仅用于 X11) |
添加 X11 支持所有基于视频输出驱动的重叠。 目前仅被 tdfx_vid 支持。 |
|
选择此驱动作为源使用重叠在 X11 上面。 |
xvmc (仅用于 X11 的 −vc ffmpeg12mc) |
视频输出驱动使用 XFree86 4.x 的 XvMC(X 视频运动补偿) 扩展 以加速 MPEG-1/2 和 VCR2 的解码。 |
port=<数值> |
选择指定的 XVideo 端口。 |
(no)benchmark |
停用图像显示。 对于适当的驱动基准测试是必要的, 因为只会改变监视器 retrace 的图像缓冲 (nVidia)。 默认是不停用图像显示 (nobenchmark)。 |
(no)bobdeint |
非常简单的去交错。 可能没有 −vf tfields=1 好, 但是是 xvmc 仅有的去交错 (默认是: nobobdeint)。 |
(no)queue |
显示帧排队, 以允许视频硬件更多的并行工作。 可能增加微小的 (不令人注意的) 常量去 A/V 同步(desync) (默认是: noqueue)。 |
(no)sleep |
当等待完成渲染时, 使用睡眠功能(不推荐 Linux 使用) (默认是: nosleep)。 |
ck=cur|use|set |
同 −vo xv:ck 一样 (参见 −vo xv)。 |
ck-method=man|bg|auto |
同 −vo xv:ck-method 一样 (参见 −vo xv)。 |
dga (仅用于 X11) |
通过 XFree86 Direct Graphics Access 扩展播放视频。 考虑废弃。 |
sdl (仅用于 SDL) |
高级平台独立的 SDL(简单 Directmedia 层) 库视频输出驱动。 既然 SDL 使用自己的 X11 层, MPlayer X11 选项对 SDL 没有影响。 |
driver=<驱动> |
显式选择 SDL 驱动。 |
(no)forcexv |
通过 sdl 视频输出驱动使用 XVideo (默认是: forcexv)。 |
(no)hwaccel |
使用硬件加速的缩放 (默认是: hwaccel)。 |
vidix |
VIDIX (VIDeo Interface for *niX) 是不同显卡的视频加速特性的接口。 非常快速的卡视频输出驱动支持它。 |
<子设备> |
明确表示选择使用哪个 VIDIX 子设备驱动。 可用的子设备有 cyberblade, mach64, mga_crtc2, mga, nvidia, pm2, pm3, radeon, rage128, sis 和 unichrome。 |
xvidix (仅用于 X11 ) |
VIDIX 的 X11 前台 |
<子设备> |
同 vidix 一样 |
cvidix |
通用的平台独立的 VIDIX 前台, 甚至能用 nVidia 卡运行在文本控制台。 |
<子设备> |
同 vidix 一样 |
winvidix (仅用于 Windows) |
VIDIX 的 Windows 前台 |
<子设备> |
同 vidix 一样 |
directx (仅用于 Windows) |
使用 DirectX 接口的视频输出驱动。 |
noaccel |
关闭硬件加速。 如果显示有问题, 尝试此选项。 |
quartz (仅用于 Mac OS X) |
Mac OS X Quartz 视频输出驱动。 在某些情况下, 锁定打包 YUV 输出格式, 如: −vf format=yuy2, 可能更有效。 |
device_id=<数值> |
选择全屏显示设备。 |
fs_res=<宽>:<高> |
指定全屏分辨率 (对慢系统有用)。 |
macosx (Mac OS X 10.4 或 10.3.9 的 QuickTime 7) |
Mac OS X CoreVideo 视频输出驱动 |
device_id=<数值> |
选择全屏显示设备。 |
fbdev (仅用于 Linux) |
使用内核帧缓冲播放视频。 |
<设备> |
显式选择 fbdev 设备名 (如 /dev/fb0), 或者如果设备名以 "vidix" 开始 选择 VIDIX 子设备名 (如: sis 驱动的 "vidixsis_vid")。 |
fbdev2 (仅用于 Linux) |
使用内核帧缓冲播放视频, 另一种实现。 |
<设备> |
显式选择 fbdev 设备名 (默认是: /dev/fb0)。 |
vesa |
非常通用的视频输出驱动, 应该能用于任何的 VESA VBE 2.0 兼容卡。 |
(no)dga |
打开或关闭DGA模式(默认为:打开)。 |
neotv_pal |
激活 NeoMagic 电视输出并设置成 PAL 制式。 |
neotv_ntsc |
激活 NeoMagic 电视输出并设置成 NTSC 制式。 |
vidix |
使用 VIDIX 驱动 |
lvo: |
激活 Linux 视频重叠在 VESA 模式上面。 |
svga |
使用 SVGA 库播放视频。 |
<视频模式> |
指定使用的视频模式。 此模式以 <宽>x<高>x<颜色> 格式给出, 如 640x480x16M 或图形模式数字, 如 84。 |
bbosd |
绘制 OSD 到(较慢)影片下方的黑条。 |
native |
只使用原生的绘制功能。 避免直接渲染, OSD 和硬件加速。 |
retrace |
强制帧打开垂直 retrace。 只与 −double 合用有用。 同 −vsync 选项的效果一样。 |
sq |
尝试选择方像素视频模式。 |
vidix |
使用 VIDIX 的 svga。 |
gl |
OpenGL 视频输出驱动, 简版。 视频尺寸一定小于 OpenGL 实现的最大纹理尺寸。 瞄准能与甚至最基本的 OpenGL 实现一起工作, 但也利用较新的扩展, 允许支持更多的色彩空间和直接渲染。 既然能对高清晰度提供 大 的提速, 请使用 −dr 如果你的 OpenGL 实现能一同工作。 此代码执行极少的检测, 所以如果某个特性不工作, 可能是因为你的卡或 OpenGL 实现不支持, 尽管连任何错误消息都没给你。 使用 glxinfo 或类似的工具以显示支持的 OpenGL 扩展。 |
(no)scaled-osd |
当窗口大小改变时, 改变 OSD 的行为方式 (默认是: 停用)。 启用时, 行为就像其他的视频输出驱动, 对固定大小的字体更好。 停用时似乎对 FreeType 更有利并使用全屏模式的边框。 无法在使用 ass 字幕的情况下正确地工作(参见 −ass)。作为替代性方法,你可以通过 −vf ass在不用OpenGL的情况下渲染这种字幕。 |
osdcolor=<0xaarrggbb> |
OSD 颜色(默认值是:0x00ffffff,对应不透明的白色)。 |
rectangle=<0,1,2> |
选择矩形纹理保存视频内存的方法, 但常常会更慢 (默认是: 0)。 |
0: 使用 power-of-two 纹理 (默认)。 |
swapinterval= |
两缓冲交换的最小间隔, 对已显示的帧计时 (默认是: 1)。 1 等价于启用 VSYNC, 0 等价于停用 VSYNC。 系统对小于 0 的值忽略保持自己的默认值。 此限制帧率到 (水平刷新率 / n)。 需要 GLX_SGI_swap_control 的支持。 某些(大多数/所有?)实现仅工作于全屏模式。 |
yuv= |
选择 YUV 到 RGB 转换的类型。 |
0: 使用软件转换 (默认)。 兼容于所有的 OpenGL 版本。 提供亮度, 对比度和饱和度控制。 |
lscale= |
选择缩放功能供调节发光性。 仅对 yuv 模式 2, 3, 4 和 6 有效。 |
0: 使用简单线性过滤 (默认)。 |
cscale= |
选择缩放功能供调节色度. 详情参见 lscale。 |
customprog=<文件名> |
从 <文件名> 装载定制的片断程序。 示例参见 TOOLS/edgedect.fp。 |
customtex=<文件名> |
从 <文件名> 装载定制的 "gamma ramp" 纹理。 能用于与 yuv=4 或 customprog 选项的组合。 |
(no)customtlin |
如果启用(默认), 使用 GL_LINEAR 插值, 否则使用 GL_NEAREST 用于 customtex 纹理。 |
(no)customtrect |
如果启用, 使用 texture_rectangle 用于 customtex 纹理。默认是停用。 |
正常情况下没有理由使用以下选项,它们大多是为了测试而存在的。 |
(no)glfinish |
在交换缓存前调用glFinish()。 较慢但在某些情况下输出更精确(默认:禁用)。 |
(no)manyfmts |
允许支持更多的色彩格式(RGB和BGR)(默认:允许)。 要求OpenGL版本>=1.2。 |
slice-height=<0−...> |
所复制的单片纹理中包含多少行内容(默认值:0)。 0代表整幅图像。 |
如果解码器采用分片渲染方式(参见−noslices),该设置没有任何效果,所采用的分片大 小由解码器提供。 |
(no)osd |
允许或禁止通过OpenGL支持OSD渲染(默认:允许)。 此选项用于测试;而禁用OSD应使用−osdlevel 0。 |
(no)aspect |
允许或禁止支持保持比例缩放和全景缩放方式(默认:允许)。 禁用的话可能提高速度。 |
gl2 |
OpenGL 视频输出驱动, 第二代。 支持 OSD 和大于最大纹理尺寸的视频。 |
(no)glfinish |
同 gl 一样 (默认是: 启用) |
yuv= |
选择 YUV 到 RGB 转换的类型。 如果设置不同于 0 的其它值 OSD 被停用, 而亮度, 对比度和 gamma 的设置只能是通过全局的 X 服务器的设置才有效。 其它的值的意思同 −vo gl 一样。 |
null |
不产生视频输出。 对基准测试有用。 |
aa |
ASCII art 视频输出驱动工作于文字控制台。 通过执行 −vo aa:help,你能得到可用子选项的列表和解释。 |
caca |
彩色 ASCII art 视频输出驱动工作于文字控制台。 |
bl |
使用 Blinkenlights UDP 协议回放视频。 此驱动高度特定于硬件。 |
<子设备> |
显式选择 Blinkenlights 子设备。 这多少有点像 arcade:host=localhost:2323 或 hdl:file=文件名1,file=文件名2。 你必须指定一个子设备。 |
ggi |
GGI 图形系统视频输出驱动 |
<驱动> |
显式选择 GGI 驱动。 替换任何的 "," 为 "."。 |
directfb |
使用 DirectFB 库播放视频 。 |
(no)input |
使用 DirectFB 替代 MPlayer 键盘码 (默认是: 启用)。 |
buffermode=single|double|triple |
如果想避免撕裂问题, 双倍和三倍缓冲是最好的结果。 三倍缓冲比双倍缓冲更有效, 因为它等待垂直 retrace 时不限制 MPlayer。 单一缓冲应避免 (默认是: 单一)。 |
fieldparity=top|bottom |
为交错帧控制输出次序 (默认是: 停用)。 有效值 top = 先顶域, bottom = 先底域。 此选项对逐行(像大多数 MPEG)影片不影响。 如果观看交错影片时遇到撕裂问题或动作不顺畅, 需启用此选项。 |
layer=N |
锁定回放的层标识 N (默认值:−1——自动)。 |
dfbopts= |
指定 DirectFB 参数列表。 |
dfbmga |
Matrox G400/G450/G550 专用的视频输出驱动 使用 DirectFB 库以利用特别的硬件特性。 启用 CRTC2 (第二头), 独立于第一头显示视频。 |
(no)input |
同 directfb 一样 (默认是: 停用) |
buffermode=single|double|triple |
同 directfb 一样(默认是: triple) |
fieldparity=top|bottom |
同 directfb 一样 |
(no)bes |
启用 Matrox BES(后台缩放) (默认是: 停用)。 因为图像插值过程在硬件里完成, 结果是非常好的速度和输出质量。但仅工作于主头。 |
(no)spic |
利用 Matrox 子图像层显示 OSD (默认是: 启用)。 |
(no)crtc2 |
用第二头打开电视输出 (默认是: 启用)。 输出质量出奇的好, 因为这是交错图像对每个奇/ 偶域有恰当的同步。 |
tvnorm=pal|ntsc|auto |
设置 Matrox 卡的电视制式不需要改变 /etc/directfbrc (默认是: 停用)。 有效的制式是 pal = PAL, ntsc = NTSC。 特别的制式是 auto (auto-仅仅使用 PAL/NTSC), 因为是通过察看影片的帧率决定使用什么制式。 |
mga (仅用于 Linux ) |
Matrox 专用的视频输出驱动通过内核模式利用 Gxxx 卡的 YUV 后台缩放器。 如果有 Matrox 卡, 这是最快的选项。 |
<设备名> |
显式选择 Matrox 设备名 (默认是: /dev/mga_vid)。 |
xmga (仅用于 Linux, X11) |
mga 视频输出驱动, 运行在 X11 窗口。 |
<设备名> |
显式选择 Matrox 设备名 (默认是: /dev/mga_vid)。 |
s3fb(仅适用于Linux)(另参见 −vf yuv2 和 −dr) |
S3 Virge专用的视频输出驱动。 此驱动支持显卡的YUV转换与缩放、双重缓冲和直接渲染的功能。 使用−vf yuy2以采用硬件加速下的YUV2渲染,这种方式在此款显卡下比YV12快很多。 |
|
明确表示选择使用哪个fbdev设备名(默认值:/dev/ fb0)。 |
3dfx (仅用于 Linux) |
3dfx 专用的视频输出驱动,此驱动在 X11 上直接使用硬件。 只支持 16 bpp。 |
tdfxfb (仅用于 Linux) |
此驱动使用 tdfxfb 帧缓冲驱动以在3dfx卡上的使用YUV加速播放影片。 |
<设备名> |
显式选择 fbdev 设备名 (默认是: /dev/fb0)。 |
tdfx_vid (仅用于 Linux) |
3dfx 专用的视频输出驱动,此驱动与tdfx_vid内核模块协同工作。 |
<设备名> |
显式选择设备名 (默认是: /dev/tdfx_vid)。 |
dxr2 (也请参见 −dxr2) (仅用于 DXR2) |
Creative DXR2 专用的视频输出驱动。 |
|
输出视频子驱动用作重叠 (x11, xv)。 |
dxr3 (仅用于 DXR3) |
Sigma Designs em8300 MPEG 解码器芯片 (Creative DXR3, Sigma Designs Hollywood Plus) 专用的视频输出驱动。 也请参见 lavc 视频过滤器。 |
overlay |
激活重叠代替电视输出。 |
prebuf |
打开预缓冲。 |
sync |
将打开新的 sync-engine。 |
norm=<制式> |
指定电视制式。 |
0: 不改变目前制式 (默认)。 |
<0−3> |
如果有多于一个 em8300 卡, 指定设备号。 |
ivtv(仅适用于 IVTV) |
Conexant CX23415 (iCompression iTVC15) 或 Conexant CX23416 (iCompression iTVC16) MPEG 解码器芯片 (Hauppauge WinTV PVR-150/250/350/500) 专用的视频输出驱动供电视输出。 也请参见 lavc 视频过滤器。 |
|
显式选择 MPEG 解码器设备名 (默认是: /dev/video16)。 |
显式选择电视输出用于视频信号。 |
v4l2(需要Linux 2.6.22+的内核) |
带有内建硬件MPEG解码器的V4L2标准扩展卡的视频输出驱动。 另参见lavc视频滤镜。 |
|
明确选定所使用的MPEG解码设备的名称(默认值:/dev/video16)。 |
明确选定用于视频信号的电视输出输出口。 |
mpegpes (仅用于 DVB) |
视频输出驱动用于 DVB 卡写输出到一个 MPEG-PES 文件, 如果没有安装 DVB 卡。 |
card=<1−4> |
如果有多于一个 DVB 输出卡, 指定设备号 (仅适用于 V3 API, 比如 1.x.y 驱动系列)。 如果不指定,mplayer 将搜索第一个可用的卡。 |
<文件名> |
输出文件名 (默认是: ./grab.mpg) |
zr (也请参见 −zr* 和 −zrhelp) |
一些 MJPEG 捕捉/ 回放卡的视频输出驱动。 |
zr2 (也请参见 zrmjpeg 视频 过滤器) |
一些 MJPEG 捕捉/ 回放卡的视频输出驱动, 第二代。 |
dev=<设备> |
指定视频设备。 |
norm= |
指定视频制式 (默认是: auto)。 |
(no)prebuf |
激活或撤销预缓冲, 还没被支持。 |
md5sum |
计算每帧的 MD5 和并写入文件。 支持 RGB24 和 YV12 色彩空间。 对调试有用。 |
outfile=<参数值> |
指定输出文件名 (默认是: ./md5sums)。 |
yuv4mpeg |
变换视频流为无压缩 YUV 4:2:0 图像序列并储存到文件 (默认是: ./stream.yuv)。 格式与 mjpegtools 所用的一样, 所以如果想要用 mjpegtools 套装软件处理视频, 这就有用。 它支持 YV12, RGB (24 bpp) 和 BGR (24 bpp) 格式。 能与 −fixed−vo 选项组合来连接具有相同维数和 fps 值的文件。 |
interlaced |
作为交错帧写输出, 先顶域。 |
interlaced_bf |
作为交错帧写输出, 先底域。 |
file=<文件名> |
写输出到 <文件名> 代替默认的 stream.yuv。 |
注意: 如果你不指定任何选项, 输出的是逐行的(即没有交错的)。 |
gif89a |
输出每帧到当前目录的单个动画 GIF 文件。 仅支持 24 bpp 的 RGB 格式并转换输出为 256 色。 |
|
指定浮点数帧率 (默认是: 5.0)。 |
指定输出文件名 (默认是: ./out.gif)。 |
注意: 你必须在指定文件名之前指定帧率, 否则帧率成为文件名的一部分。 示例: |
mplayer video.nut −vo gif89a:fps=15.0:output=test.gif |
jpeg |
输出每帧到当前目录的 JPEG 文件。 每帧以前面 0 填充引导的帧号作为文件名。 |
[no]progressive |
指定标准的或逐行的 JPEG (默认是: noprogressive)。 |
[no]baseline |
指定是否使用基线 (默认是: baseline)。 |
optimize=<0−100> |
优化因子 (默认是: 100) |
smooth=<0−100> |
平滑因子 (默认是: 0) |
quality=<0−100> |
质量因子 (默认是: 75) |
outdir= |
指定保存 JPEG 文件的目录 (默认是: ./)。 |
subdirs=<前缀> |
创建编号的子目录保存文件, 用指定的前缀而不是用当前的目录。 |
maxfiles=<参数值>(仅用于 subdirs) |
用于在每个子目录保存文件的最大编号。 必须大于或等于 1 (默认是: 1000)。 |
pnm |
输出每帧到当前目录的 PNM 文件。 每帧以前面 0 填充引导的帧号作为文件名。 它在 raw 和 ASCII 模式下支持 PPM, PGM 和 PGMYUV 文件。 也请参见 pnm(5), ppm(5) 和 pgm(5)。 |
ppm |
写 PPM 文件 (默认)。 |
pgm |
写 PGM 文件。 |
pgmyuv |
写 PGMYUV 文件。 PGMYUV 像 PGM, 但也包含 U 和 V 平面, 添加在图像的底部。 |
raw |
在 raw 模式下写 PNM 文件 (默认)。 |
ascii |
在 ASCII 模式下写 PNM 文件。 |
outdir=<目录名> |
指定目录保存 PNM 文件 (默认是: ./)。 |
subdirs=<前缀> |
创建编号的子目录保存文件, 用指定的前缀而不是用当前的目录。 |
maxfiles=<参数值> |
用于在每个子目录保存文件的最大编号。 必须大于或等于 1 (默认是: 1000)。 |
png |
输出每帧到当前目录的 PNG 文件。 每帧以前面 0 填充引导的帧号作为文件名。 支持 24 bpp 的 RGB 和 BGR 格式。 |
z=<0−9> |
指定压缩级别。 0 没压缩, 9 最强压缩。 |
tga |
输出每帧到当前目录的 Targa 文件。 每帧以前面 0 填充引导的帧号作为文件名。 此视频输出驱动的目的是拥有一个简单无损失的图像绘制器且不需要任何外部库。 支持 15, 24 和 32 bpp 的 BGR[A] 色彩格式。 你能锁定一个特殊的格式带视频格式过滤器。 示例: |
mplayer video.nut −vf format=bgr15 −vo tga |
解码/过滤器选项
−ac <[−|+]编解码器1,[−|+]编解码器2,...[,]> |
按照在 codecs.conf 中音频编解码器的名称, 指定使用它们的优先级列表。 编解码器名称前使用 "−" 表示忽略它。 编解码器名称前使用 "+" 表示锁定它, 这有可能会崩溃! 如果列表尾有 "," MPlayer 使用没有列出的编解码器作为后备。 示例: |
−ac mp3acm |
锁定 l3codeca.acm MP3 编解码器。 |
−ac mad, |
先尝试 libmad, 其它作为后备。 |
−ac hwac3,a52, |
先尝试通过硬件解码AC-3, 然后是软件AC-3, 最后是其它。 |
−ac hwdts, |
先尝试通过硬件解码DTS, 然后是其它。 |
−ac −ffmp3, |
跳过 FFmpeg 的 MP3 编解码器。 |
−af−adv |
指定高级音频过滤器选项: |
force=<0−7> |
锁定音频过滤器的插入为下面其中之一: |
0: 使用完全自动的过滤器插入。 |
list=<过滤器列表> |
同 −af 一样。 |
−afm <驱动1,驱动2,...> |
按照在 codecs.conf 中音频编解码器族的名称, 指定使用它们的优先级列表。 如果给定的编解码器族没一个能工作, 使用默认的后备编解码器族。 如果列表尾有 "," MPlayer 使用没有列出的编解码器作为后备。 示例: |
−afm ffmpeg |
先尝试 FFmpeg 的 libavcodec 编解码器。 |
−afm acm,dshow |
先尝试 Win32 编解码器。 |
−aspect <高宽比> (也请参见 −zoom) |
重载影片的高宽比, 万一播放中的文件的高宽比信息不正确或缺少。 示例: |
−aspect 4:3 或 −aspect 1.3333 |
−noaspect |
停用影片高宽比的自动补偿。 |
−field−dominance <−1−1> |
设置隔行扫描内容的第一个域。 对于那些使帧速加倍的去隔行扫描器来说那很有用:−vf tfields=1, −vf yadif=1 和 −vo xvmc:bobdeint。 |
−1 |
自动(默认值):如果解码器不导出适当的信息的话,其将设回为0(上半域)。 |
0 |
上半域为第一个域 |
1 |
下半域为第一个域 |
−flip |
上下翻转图像。 |
−lavdopts <选项1:选项2:...> (调试代码) |
指定 libavcodec 解码参数。 用逗号分隔多重选项。 示例: |
−lavdopts gray:skiploopfilter=all:skipframe=nonref |
可用的选项有: |
bitexact |
对所有的解码步骤只用 bit-exact 算法 (用于编解码测试)。 |
bug=<参数值> |
手工绕过编码器错误: |
0: 无 |
debug=<参数值> |
显示调试信息。 |
0: 停用 |
ec=<参数值> |
设置错误隐藏策略。 |
1: 对受损的宏块使用强去块(deblock)过滤器。 |
er=<参数值> |
设置错误恢复力策略。 |
0: 停用 |
fast (仅用于MPEG-2、MPEG-4和H.264) |
启用与标准不符的优化,并且可能导致一些潜在的问题, 诸如简化反量化步聚,想当然地使 用默认的量化矩阵,想当然地采用YUV 4:2:0,以及跳过一些检测受损比特流的检查步骤。 |
gray |
只灰度图像解码 (比彩色解码快一点) |
idct=<0−99> (参见 −lavcopts) |
为了最佳的解码品质, 使用与编码和解码时相同的 IDCT 算法。 不过这可能会牺牲一些精确性。 |
lowres=<数值>[,<宽度>] |
以较低的分辨率解码。 低分辨率解码还不被所有的边界码器支持, 且常常导致难看的图像。 这不是有错误, 只是一个副作用, 全分辨率时不解码。 |
0: 停用 |
如果 <宽度> 指定了, 就使用了低分辨率解码, 只要视频的宽度宽过(is major than)或等于 <宽度>。 |
sb=<数值> (仅用于 MPEG-2) |
跳过宏块底部的制定行数。 |
st=<数值> (仅用于 MPEG-2) |
跳过宏块顶部的制定行数。 |
skiploopfilter=<跳略值>(仅用于 H.264) |
在 H.264 解码期间跳过循环过滤器(亦称为 "去块")。 既然被过滤的帧被当作解码依赖帧的引用, 在品质上 这比不进行去块步骤, 如不对 MPEG-2 视频去块, 效果更差。 但是至少对高比特流的 HDTV 提供了大的提速且不损失视觉品质。 <跳略值> 可以是以下的值之一: |
none: 从不跳过。 |
skipidct=<跳略值> (仅用于 MPEG1/2) |
跳过 IDCT 步骤。 在几乎所有的情况下此步骤使得品质降级许多 (可用的跳略值请参见 skiploopfilter)。 |
skipframe=<跳略值> |
完全跳过解码帧。 大的提速, 但是有痉挛的动作或有时糟糕的图像 (可用的跳略值请参见 skiploopfilter)。 |
threads=<1−8>(仅用于 MPEG-1/2 和 H.264) |
用于解码的线程数 (默认是: 1) |
vismv=<参数值> |
可视化运动矢量。 |
0: 停用 |
vstats |
打印一些统计量并保存到 ./vstats_*.log。 |
−noslices |
停用 16-像素高的片/ 条方式绘制视频, 而是一次绘制整个帧。 可能更快或更慢, 取决于显卡和可用的缓存。 它只对 libmpeg2 和 libavcodec 编解码器有效。 |
−nosound |
不播放/ 编码声音。 对基准测试有用。 |
−novideo |
不播放/ 编码视频。 但在许多情况下不工作, 请使用 −vc null −vo null 替代。 |
−pp <品质> (也请参见 −vf pp) |
设置 DLL 的后期处理级别。 仅可以用于有内部后期处理例程的 Win32 DirectShow DLL。 此选项不再对 −vf pp 有用。 −pp 参数值的有效范围依编解码器不同而不同, 大部分为 0−6, 其中 0=禁用 6=最慢/ 最好。 |
−pphelp (也请参见 −vf pp) |
显示可用的后期处理滤镜及其用法的简介。 |
−ssf <模式> |
指定软件缩放参数。 示例: |
−vf scale −ssf lgb=3.0 |
lgb=<0−100> |
高斯柔化过滤器 (亮度) |
cgb=<0−100> |
高斯柔化过滤器 (色度) |
ls=<−100−100> |
锐化过滤器 (亮度) |
cs=<−100−100> |
锐化过滤器 (色度) |
chs= |
水平色度偏移 |
cvs= |
垂直色度偏移 |
−stereo <模式> |
选择 MP2/MP3 立体声输出的类型。 |
0 |
立体声 |
1 |
左声道 |
2 |
右声道 |
−sws <软件缩放类型> (也请参见 −vf scale 和 −zoom) |
指定软件缩放算法用于 −zoom 选项。 这对缺少硬件加速, 如 x11 的视频输出驱动不影响。 可用选项有: |
0 |
快速二次线性 |
1 |
快速二次线性 |
2 |
二次立方 (品质好) (默认) |
3 |
实验中 |
4 |
最短距离 (品质差) |
5 | area |
6 | 亮度二次立方/色度二次线性 | ||
7 | 高斯 | ||
8 | sincR | ||
9 | lanczos |
10
自然二次立方样条曲线 |
注意: 有些 −sws 选项可调。 视频缩放过滤器的描述有更多的信息。 |
−vc <[−|+]编解码器1,[−|+]编解码器2,...[,]> |
按照在 codecs.conf 中视频编解码器的名称, 指定使用它们的优先级列表。 编解码器名称前使用 "−" 表示忽略它。 编解码器名称前使用 "+" 表示锁定它, 这有可能会崩溃! 如果列表尾有 "," MPlayer 使用没有列出的编解码器作为后备。 示例: |
−vc divx |
锁定 Win32/VfW DivX 编解码器, 无后备。 |
−vc −divxds,−divx, |
跳过 Win32 DivX 编解码器。 |
−vc ffmpeg12,mpeg12, |
先尝试 libavcodec 的 MPEG-1/2 编解码器, 其次是 libmpeg2, 然后是其它的。 |
−vfm <驱动1,驱动1,...> |
按照在 codecs.conf 中视频编解码器族的名称, 指定使用它们的优先级列表。 如果给定的编解码器族没一个能工作, 使用默认的后备编解码器族。 如果列表尾有 "," MPlayer 使用没有列出的编解码器作为后备。 示例: |
−vfm ffmpeg,dshow,vfw |
先尝试 libavcodec, 其次是 Directshow, 然后 VfW 编解码器, 最后如果它们都不工作使用其它后备的。 |
−vfm xanim |
先尝试 XAnim 编解码器。 |
−x |
缩放图像到宽度 |
−xvidopts <选项1:选项2:...> |
指定使用Xvid解码时的附加参数。 Xvid 的内部后期处理过滤器有: |
deblock-chroma(也请参见 −vf pp) |
色度去块(deblock)过滤器 |
deblock-luma(也请参见 −vf pp) |
亮度去块(deblock)过滤器 |
dering-luma(也请参见 −vf pp) |
亮度去环(deringing)过滤器 |
dering-chroma(也请参见 −vf pp) |
色度去环(deringing)过滤器 |
filmeffect(也请参见 −vf noise) |
在视频中添加人工的胶片纹理。 可能提高了视觉品质, 虽然降低了真实的品质。 |
渲染方法: |
dr2 |
激活直接渲染的方法 2。 |
nodr2 |
撤销直接渲染的方法 2。 |
−xy <参数值> (也请参见 −zoom) |
参数值<=8 |
按因子 <参数值> 缩放图像。 |
参数值>8 |
设置图像宽度为参数值, 并计算图像高度以保持高宽比。 |
−y |
缩放图像到高度 |
−zoom |
在可能的情况下允许使用软件缩放。 不支持硬件缩放的输出驱动(像 x11, fbdev), 因为性能缘故 而被 MPlayer 默认停用缩放, 但现在允许软件缩放。 |
音频过滤器
音频过滤器允许你修改音频流及其属性。 语法是: |
−af <过滤器1[=参数1:参数2:...],过滤器2,...> |
建立音频过滤器链。 |
注意: 请参见 −af help, 获得可用的音频过滤器其完整列表。 音频过滤器以列表的形式进行管理。 有一些命令是用来管理这个过滤器列表的。 |
−af−add <过滤器1[,过滤器2,...]> |
将参数中给出的过滤器添加至过滤器列表的末尾。 |
−af−pre <过滤器1[,过滤器2,...]> |
将参数中给出的过滤器添加至过滤器列表的开头。 |
−af−del <索引号1[,索引号2,...]> |
删除位于所给索引号处的过滤器。 索引号码起始为 0,负数号码代表从列表的末尾寻址(−1 代表最后一个)。 |
−af−clr |
完全清空过滤器列表。 |
可用的过滤器有: |
resample[=srate[:sloppy[:type]]] |
改变音频流的采样(速/频)率。 可用于声卡只有一个固定的频率或者要卡住的旧卡最高只能达 44.1kHz。 此过滤器在必要时被自动启用。 它只支持 16-位 native-endian(低位在前) 格式的整数值和浮点数作为输入。 |
|
输出的采样率(以 Hz 为单位)。 参数的有效范围是从 8000 到 192000。 如果输入和输出的采样率相同, 或者如果此参数被省略, 此过滤器被自动卸载。 正常情况下高的采样率能改善音频品质, 尤其是与其它过滤器结合时。 |
|
允许(1) 或不允许(0) 输出采样率与给定的频率 |
|
选择使用何种重采样方式。 |
0: 线性插值 (快速, 品质低 尤其是 upsampling 时) |
示例: |
mplayer −af resample=44100:0:0 |
设置重采样过滤器的输出采样率为 44100Hz, 使用此不允许微调的输出采样率 缩放和线性插值。 |
lavcresample[=srate[:length[:linear[:count[:cutoff]]]]] |
改变音频流采样率为整数 |
|
输出的采样率 |
|
有关较低采样率的过滤器长度 (默认是: 16) |
|
如果值是 1, 过滤器将在多相进入处之间线性插值 |
|
多相进入处数量的 log2 (..., 10->1024, 11->2048, 12->4096, ...) (默认是: 10->1024) |
|
截频 (0.0−1.0), 默认设置取决于过滤器长度 |
lavcac3enc[=至SPDIF[:比特率[:最少声道]]] |
用 libavccodec 库将多声道音频实时编码至 AC-3。 支持16位任意字节顺序的输入格式,最多6个声道。 当输出原始 AC-3 音频流时,输出是按高位字节优先顺序;当输出至 S/PDIF 时,则是按设备的字节顺序。 该过滤器的输出采样率与输入采样率相同。 当输入采样率为 48kHz、44.1kHz 或 32kHz 时,该过滤镜则直接采用这个值。 否则,将自动在此过滤器前插入一个重采样过滤器,以使输入和输出采样率均为 48kHz。 你需要指定‘−channels N’以使编码器将音频解码为 N 声道,然后过滤器就可以 将 N 声道的输入编码为 AC-3 了。 |
<至SPDIF> |
若值为零或未设置则输出原始 AC-3 音频流; 当 <至SPDIF> 设为非零值时,则输出至 S/PDIF 以略过解码。 |
<比特率> |
编码 AC-3 流时采用的比特率。 将其设为 384 或 384000 以得到 384kbits 的比特率。 有效值为:32, 40, 48, 56, 64, 80, 96, 112, 128, 160, 192, 224, 256, 320, 384, 448, 512, 576, 640 默认的比特率取决于输入的声道数: 1声道:96,2声道:192,3声道:224,4声道:384,5声道:448,6声道:448 |
<最少声道> |
如果输入的声道数少于 <最少声道>,那么过滤器脱离过滤器队列。(默认值:5) |
sweep[=speed] |
产生正弦 sweep。 |
<0.0−1.0> |
delta 的正弦, 使用非常低的值听此扫听(sweep)。 |
sinesuppress[=freq:decay] |
删除一个指定频率的正弦。 对去除低品质音频设备上 50/60Hz 的噪音时有用。可能只在单声道输入上可工作。 |
|
应删除的频率 (以 Hz 为单位) (默认是: 50) |
|
控制适应性 (一个较大的值会使得过滤器适应幅度和相位的变化较迅速, 而一个较小的值会使得此适应过程较慢) (默认是: 0.0001)。合理的值约为 0.001。 |
hrtf[=flag] |
头部相关的转变功能: 为头戴式耳机转换多声道音频成双声道输出, 但保留声音的空间感。 |
Flag 含义 |
m 后场声道矩阵解码 |
s 双声道矩阵解码 |
0 无矩阵解码 (默认) |
equalizer=[g1:g2:g3:...:g10] |
10-八度波段图形均衡器, 其实现使用了 10 IIR 带通过滤器。 这意味着不管回放的是何种音频都行。10 波段的中心频率各是: |
段号 频率 |
0 31.25 Hz |
1 62.50 Hz |
2 125.00 Hz |
3 250.00 Hz |
4 500.00 Hz |
5 1.00 kHz |
6 2.00 kHz |
7 4.00 kHz |
8 8.00 kHz |
9 16.00 kHz |
如果此声音播放的采样率低于频率波段的中心频率, 此波段就被停用。 此过滤器的一个已知错误是, 最高波段的特性没有完全对称, 如果采样率 接近其波段的中心频率时。此问题可被绕过。办法是 upsampling 其声音: 在此过滤器之前使用重采样过滤器。 |
|
浮点数代表各频率波段的增益分贝(dB) (−12−12) |
示例: |
mplayer −af equalizer=11:11:10:5:0:−12:0:5:12:12 media.avi |
放大声音的高端和底端的频率区段, 但几乎完全取消 1kHz 附近的声音。 |
channels=nch[:nr:from1:to1:from2:to2:from3:to3:...] |
能用于添加, 去除, 路由和拷贝音频声道。 如果仅给定 |
|
输出声道数 (1−6) |
|
路由数 (1−6) |
|
0 到 5 对定义各声道的路由。 |
示例: |
mplayer −af channels=4:4:0:1:1:0:2:2:3:3 media.avi |
改成 4 声道并设置 4 对路由: 交换声道 0 和声道 1, 保留声道 2 和 3 未动。 会观察到如果回放媒体含有两个声道, 声道 2 和 3 无声, 但声道 0 和 1 仍要交换。 |
mplayer −af channels=6:4:0:0:0:1:0:2:0:3 media.avi |
改成 6 声道并设置 4 对路由: 拷贝声道 0 到声道 0 至 3。声道 4 和 5 无声。 |
format[=format] (也请参见 −format) |
在不同的采样格式之间转换。 自动被启用, 当声卡或其他的过滤器需要时。 |
|
设置所需的格式。 一般的形式是 "sbe", 其中 "s" 指示符号 (要么 "s" 指带符号, 要么 "u" 指不带符号), "b" 指示每个样本的位数 (16, 24 或 32) 而 "e" 指示 endian 格式 ("le" 指 little-endian, "be" 指 big-endian 或者 "ne" 指 MPlayer 运行其上的计算机所用的 endian 格式)。 有效值(尤其)有: "s16le", "u32be" 和 "u24ne"。例外但也有效的指定格式有: u8, s8, floatle, floatbe, floatne, mulaw, alaw, mpeg2, ac3 和 imaadpcm。 |
volume[=v[:sc]] |
实现软件的音量控制。 请谨慎使用此过滤器, 因为会降低信号至声音的噪声率。 在大多数情况下设置 PCM 音量至最大是最佳的, 省去过滤器, 而用混音器的主音量控制来控制输出到音响的水平。 万一你的声卡有数码的 PCM 混音器而不是模拟的, 且听到失真, 请使用 MASTER(主) 混音器。 如果计算机联有外接扩音器(这几乎总是常有的事), 调节主音量和扩音器的音量旋钮能减少噪声水平, 直到背景的嘶嘶声消失。 |
|
设置所有声道中流所需的增益分贝(dB) : 范围从 −200dB 至 +60dB, 其中 −200dB 完全靜音而 +60dB 等于增益 1000 (默认是: 0)。 |
|
打开 (1) 或关闭 (0) 软剪切。 软-剪切 能使得声音更平滑流畅, 如果使用了非常高的音量水平。 启用此选项, 如果扩音器的动态范围非常低。 |
示例: |
mplayer −af volume=10.1:0 media.avi |
放大声音 10.1dB, 且声音水平太高时使用 硬-剪切 。 |
pan=n[:L00:L01:L02:...L10:L11:L12:...Ln0:Ln1:Ln2:...] |
武断混音。 基本上是音量和声道过滤器的组合能用于混合许多声道至仅仅几个声道, 如: 立体声到单声道或者改变环绕声系统中心扬声器的 "宽度"。 此过滤器很难用, 且需要一些修补才能获得所要的结果。 此过滤器的选项数取决于输出声道数。如何用此过滤器 把 6-声道文件混音成双声道的实例, 能在示例一节中将近最后的地方找到。 |
|
输出声道数 (1−6) |
|
输入声道 i 混音成输出声道 j 的份量 (0−1)。 所以基本上你先要有 n 个数表示要作用到第一个输入声道, 然后再有 n 个数要作用到第二个输入声道, 如此以往。 如果你不对某些输入声道指定任何数, 就认为是 0。 |
示例: |
mplayer −af pan=1:0.5:0.5 media.avi |
立体声混音成单声道。 |
mplayer −af pan=3:1:0:0.5:0:1:0.5 media.avi |
给定 3 声道输出, 保留声道 0 和 1 未动, 但混合声道 0 和 1 成输出声道 2 (被送到比如超低音声道)。 |
sub[=fc:ch] |
添加一个超低音(subwoofer)声道到音频流。 用于创建超低音声道的音频数据声道 0 和声道 1 的平均声音。 四阶 Butterworth(巴特沃斯) 过滤器低通过滤声音的结果是默认截频 60Hz 且在音频流中添加了一个独立的声道。 |
|
低通过滤器的截频(以 Hz 单位) (20Hz 至 300Hz) (默认是: 60)。 为了最佳结果, 尝试设置截频尽可能低。这能改善立体声或环绕音效的体验。 |
|
决定插入超音声道音频的声道号。 声道号在 0 和 5 之间 (默认是: 5)。 观察到声道数会自动增加到 |
示例: |
mplayer −af sub=100:4 −channels 5 media.avi |
添加超低音声道到输出声道 4 且其中截频为 100Hz。 |
center |
从前方声道中创建中心声道。 可能目前品质较低, 因为还没有实现用高通过滤器进行适当抽取, 而是用平均和半折其前方声道替代。 |
|
决定插入中心声道的声道号。 声道号在 0 和 5 之间 (默认是: 5)。 观察到声道数会自动增加到 |
surround[=delay] |
矩阵编码的环绕音效解码器, 像杜比环绕音效(Dolby Surround)。 许多双声道音频文件事实上含有矩阵编码的环绕音效。需要声卡支持至少 4 声道。 |
|
后方扬声器的延迟时间(以 ms 为单位) (0 至 1000) (默认是: 20)。 此延迟按如下设置: 如果 d1 是聆听点到前方扬声器的距离, d2 是聆听点到后方扬声器的距离, 那么延迟该 设为 15ms 如果 d1 <= d2 或设为 15 + 5*(d1-d2) 如果 d1 > d2。 |
示例: |
mplayer −af surround=15 −channels 4 media.avi |
添加环绕音效解码, 后方扬声器声音为 15ms 的延迟。 |
delay[=ch1:ch2:...] |
延迟声音到扬声器, 这样可以让不同声道的声音同时到达聆听点。 这只对多于两个扬声器时有用。 |
ch1,ch2,... |
应该加给每个声道的延迟时间(以 ms 为单位) (0 至 1000 之间的浮点数)。 |
不同声道所需的延迟时间计算如下: |
1. |
测量不同的扬声器到聆听点的距离(以 meters(米) 为单位), (对于 5.1 的系统) 得到距离 s1 至 s5。没有补偿超低音的点 (因为你听不出差异)。 |
2. |
取其中最大距离与各个 s1 至 s5 的差, 即 s[i] = max(s) − s[i]; i = 1...5。 |
3. |
计算所需的各个延迟时间(以 ms 为单位)为 d[i] = 1000*s[i]/342; i = 1...5。 |
示例: |
mplayer −af delay=10.5:10.5:0:0:7:0 media.avi |
延迟左前方和右前方声道各 10.5ms, 两个后方声道和超低音声道 0ms, 而中心声道 7ms。 |
export[=mmapped_file[:nsamples]] |
使用内存映射 (mmap()) 导出进入的信号到其它处理过程。 内存映射的区域含有头部: int nch /*声道数*/ 其余是 (无间隔方式) 有效载荷的 16-位数据。 |
|
映射数据到文件 (默认是: ~/.mplayer/mplayer-af_export) |
|
每个声道的样本数 (默认是: 512) |
示例: |
mplayer −af export=/tmp/mplayer-af_export:1024 media.avi |
导出每个声道的 1024 样本到 "/tmp/mplayer-af_export"。 |
extrastereo[=mul] |
(线性地)增加左右声道的差异以添加某些 "现场" 回放效果。 |
|
设置差异系数 (默认是: 2.5)。 0.0 表示单声道 (两个声道的平均值), 1.0 表示声音未改变, 而 −1.0 表示交换了左右声道。 |
volnorm[=method:target] |
没有失真的最大音量。 |
|
设置被用的方式。 |
1: 使用单样本平滑差异, 通过对旧的样本进行标准加权平均 (默认)。 |
|
为此样本类型设置目标幅度为最大值的分数 (默认是: 0.25)。 |
ladspa=file:label[:controls...] |
装载 LADSPA (Linux Audio Developer’s Simple Plugin API) 插件。 此过滤器可重返进入, 所以多个 LADSPA 插件可同时使用。 |
|
指定 LADSPA 插件的库文件。 如果设置了 LADSPA_PATH, 从中搜寻指定的文件。 如果没设置, 你一定要提供一个完整说明的路径名。 |
指定库中的过滤器。 有些库仅含一个过滤器, 但有些含许多。 进入这里的 "help", 会列出指定库中所有可用的过滤器, 从而消除使用 LADSPA SDK 的 "listplugins"。 |
|
控制 0 或多个浮点数值, 其决定装载的插件的行为(例如: 延迟, 阈值和增益)。 在冗赘模式(添加 −v 到 MPlayer 命令行)下, 所有可用的控制及其有效范围可打印。 从而消除使用 LADSPA SDK 的 "analyseplugin"。 |
comp |
压缩/扩张过滤器, 话筒输入有用。 防止人为的非常高的声音和提高非常低的声音的音量。 此过滤器未经测试, 甚至可能不稳定。 |
gate |
噪声门过滤器类似于 comp(压缩/扩张) 音频过滤器。 此过滤器未经测试, 甚至可能不稳定。 |
karaoke |
简单声音去除过滤器利用这样的事实: 人的声音通常录成单声道, 之后 "中心(center)" 混音进最后的音频流。 小心此过滤器会把信号变成单声道。 对 2-声道音轨工作得很好; 在非 2-声道立体声上别费劲去尝试。 |
scaletempo[=选项1:选项2:...] |
改变音频的节奏但不改变声音间隔,可选性地与播放速度同步(默认值)。 |
scale=<数量值> |
要改变节奏的标称数量。 使播放速度改变这个数量。 (默认值:1.0) |
stride=<数量值> |
以毫秒为单位的所输出的每个跨度域的长度。 值设得太高会在节奏改变量很高时产生可观的跳音现象,而在节奏改变量很小时产生回音。 值设得太低会改变声音间隔。 值越大性能越好。 (默认值:60) |
overlap=<百分比值> |
跨度域之间重叠的百分比。 值越小性能越好。 (默认值:.20) |
search=<数量值> |
单位为毫秒的用以搜索最佳重叠位置的搜索长度。 值越小性能越是大幅度提升。 在较慢的系统上,你可能希望把这个值设得非常低。 (默认值:14) |
speed= |
设置播放速度改变时的反应。 |
tempo |
改变音频节奏以使其与播放速度同步(默认值) |
pitch |
抵消过滤器产生的效果。 改变声音间隔而不改变音频节奏。 在你的 input.conf 中加入 ´[ speed_mult 0.9438743126816935´ 和 ´] speed_mult 1.059463094352953´ 使其能够以音乐学中的半音为步进改变。 警告: 与视频的同步变差。 |
both |
同时改变节奏和间隔 |
none |
忽略速度的改变 |
示例: |
mplayer −af scaletempo −speed 1.2 media.ogg |
将以 1.2 倍的正常速度播放媒体,音频的间隔值保持正常。改变播放速度只改变音频的节奏以与 播放速度匹配。 |
mplayer −af scaletempo=scale=1.2:speed=none −speed 1.2 media.ogg |
将以 1.2 倍的正常速度播放媒体,音频的间隔值保持正常,但改变播放速度对音频的节奏无影 响。 |
mplayer −af scaletempo=stride=30:overlap=.50:search=10 media.ogg |
将扭曲质量和性能参数。 |
mplayer −af format=floatne,scaletempo media.ogg |
将使 scaletempo 使用浮点值代码。 可能在一些平台上运行较快。 |
mplayer −af scaletempo=scale=1.2:speed=pitch audio.ogg |
将以 1.2 倍的正常速度播放媒体,音频的间隔值保持正常。改变播放速度只改变声音间隔,而把 音频节奏保持在 1.2 倍速的水平。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